活动期间,陆续举行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主题圆桌对话活动、兴乡青年主题沙龙、“百千万工程”示范带参访实训、创业大赛复赛路演和评审等活动。
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周琳讲述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烽火侨心。在党的领导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迅速发展壮大,全盛时期规模达500多人。在抗日救亡旗帜下,世界各地各种抗日团体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940多个,凝聚起千百万华侨。回国参军参战的仅美国广东籍侨胞就有4万多人。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有95亿元以上。
日前,在安吉馆举行的“2025环球自然日”浙江赛区决选现场,来自浙江各县(市、区)的117组选手,通过科学研究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对这些问题展开了多元探索与呈现。
“烂缦”二字是胡同改造的灵感源泉。改造团队深挖地名背后的故事,结合法源寺丁香诗会的历史底蕴,将胡同定位为“烂缦花街”。宣房大德公司副总经理刘红征介绍,公司在改造之初便重视胡同的文化挖掘以及后期发展的潜力,定下了“文化彰显、百姓宜居、生态绿色、智慧高效、代际传承”的目标。过程中,以花为核心装扮胡同并升级基础设施,同时引入年轻活力的小店,在传承胡同历史的基础上,让居民、游客和商户一同续写新的“烂缦”故事。
李清照生逢词兴盛的时代,并且很早就展露出作词的才华。大概在十六七岁时,她就写出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广为传唱的词作。“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对于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人评论道,“‘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道也”。
“各方面都在总结经验,提炼大奎山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政策模式,也积极将这些模式在其他地方复制与推广。大奎山的模式如果得到推广,将对中国和全球废弃矿山治理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充满期待。”王志高说。
总台记者 赵文彬:说起民生,坐公交车是最常见的场景。这里是磐石市石嘴镇102路公交站,这是一趟城乡公交线路,沿途经过1个乡镇,7个村屯,1个景点,乘客既可以在公交站等车,也能招手即停。公交车延伸到了田间地头、乡镇集市,打通了农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胡同的蜕变藏在花影摇曳间。作为紧邻法源寺的老街区,这片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地界,曾是文人笔下“烂缦春光”的所在。百年前,清代文人雅士待四月丁香诗会散场后,常会沿着这条胡同慢慢踱回家,衣襟上沾着的花香经久不散。只是,后来私搭的棚子占了半条道,电线在头顶缠成乱麻,雨天踩过水洼时,人们快要忘了脚下青石板曾印过诗人们的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