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认为格鲁内尔所批判的是拉美左翼潮流的混乱,以及大家对文化领域的退守。他实际上在讨论知识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也与学院化结合在一起。在不断溃败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退居于学院化,同时文章写得也越来越规范。这才会有人跳出来质疑前人没有注释。但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那时候他们讨论的是真正的观点,而并非学院内的理论生产。而今天,有很漂亮的学术界的理论生产,但它与社会各界,包括政治和经济领域之间的对话却变得越来越薄弱了。这其实是一个全球共通的问题。
踢球之余,亚马尔也没有放弃学业。2024年,西班牙足协曾发布了亚马尔欧锦赛的日常视频,他在训练、比赛之余,还要上网课、做作业。
7月1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总体安排和筹备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讨论者退回到文化领域后,很多研究文化的工作就变成了重新揭示弱者或微不足道的人,虽然无权,但依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和抵抗力,发现这些模式就被视为对全球结构的一种挑战。然而,在这种零敲碎打式的状态下,讨论者始终没有回到本应承担政治批判和经济批判的领域。
种植水稻的刘带根也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说,把水稻秸秆卖给公司,再从公司买回有机肥,“等于买肥几乎没花钱,而且有机肥还能让水稻增收”。
正值盛夏时节,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金溪县竹桥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研学学生与游客,被一代代人踩得油亮的青石板路也正见证着这座古村的新生。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所以吊诡的就是,左翼的这种批判性、解构资本主义的学术生产,某种意义上仍然没能脱离这种全球学术生产流通体系。这一点让很多批判知识分子的写作受到攻讦,觉得他们是杀人放火受招安。齐泽克、韩炳哲一边批判21世纪资本主义,一边是备受市场追捧的学术明星,好像他们在表演“批判”,批判也就是个赛道。所以很多批判知识分子也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最近这些年,对媒介的自觉也成为批判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对这样的境地的一种回应。以前我们常说资本主义没有彼岸,其实这并不是特别绝望或悲观的话,而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块茎化的结构。目前为止,我们可能还无法以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它。我的基本立场是,有这个赛道总比没有强。我们从内部“寄生”,希望也能够从内部瓦解它,好像孙悟空钻进敌人的肚子里。所以积极利用现有的媒介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把媒介从工具变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