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板块,全聚德通过多元化产品创新和全渠道运营,把“餐饮产品食品化”落到实处,实现从餐桌到零食的全场景覆盖,以高品质的食材和健康的理念,这些产品让消费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享受到全聚德的美味。
许多城市积极响应、主动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群众获得感强的美丽城市建设经验做法。例如,广州积极创新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平台,运用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美丽广州建设;厦门以筼筜湖治理为引领,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从海岛小城蝶变为高颜值现代化城市;重庆推动公园市场化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百园之城”;成都夯实生态本底,建立生态交易平台,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大理推进“旅游+”模式,修复洱海生态与古城文化,绘就人城和谐新画卷。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再遇见——中欧建交50周年特别策划》,其中邀请数十位来自中国与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的各界代表性人物,通过他们的亲历、记忆与洞见,讲述这段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走向。我们努力呈现一幅更加立体的中欧人文关系图景,也倾听他们对中欧未来的真诚期待。
“没有民营企业,就没有今天的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此前接受采访时说:“但没有国资国企,同样不会有今天的深圳。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觉得深圳是一个最好的典型。”
97项科技进步奖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多个产业领域升级,其中涉及工程与材料领域44项,占比45%;生物医药领域24项,占比25%;电子信息领域18项,占比19%;先进制造、能源与环境领域各17项,分别占比18%;航空航天领域9项,占比9%(项目多涉及交叉领域,领域数据存在重复计算情况)。此外,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民生领域项目(涉及交通运输、医学健康、农林食品、市政工程、文体科技、资源环境等)57项,占比59%。
何马可:人文交流是中德间基本的东西,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兴趣,双边关系怎么发展?我把欧洲的文化介绍给中国学生,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学生,非常丰富,文化教育是离不开的任务。
“原来的消费浪潮都是在海外消费了一波,然后影响到中国,这一波完全不一样。不管是潮玩还是‘娃衣’,中国和全球是同步的,甚至中国领先于全球。别看娃娃、‘娃衣’是一个很小的东西,要做那么多的花样,那么多的特色出来,对于设计能力、供应链能力、制造能力要求很高。为什么中国占了绝大部分市场?因为我们不管是在整个供应链、设计能力、还是制造能力方面都已经在全球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记者:最近,您和刘蜀永教授共同主编的《港九大队志(增订版)》一书出版。请您介绍港九大队为香港抗战作出了哪些贡献?您和团队在搜集、揭开港九大队这段尘封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