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面向全球华人华侨以及国内广大围棋、诗词爱好者征稿,特别鼓励海外侨胞以个人或侨团、侨社组织集体参与的形式投稿,共叙侨情、同贺全运。据介绍,参赛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题目自定,紧密围绕大赛主题进行创作,围绕主旋律、弘扬围棋文化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着力于广东地域文化、着力于大湾区文化及侨文化,格调积极、内容健康;二是参赛作品体裁限律(五言、七言)、绝(五言、七言),不收排律,一次投完,新旧韵不限,新旧韵不能在同一首作品中混用,新韵须注明,韵律自检;三是投稿作品应是本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不得使用AI生成作品,否则取消获奖资格,文责自负。
程衍樑: 这十几年来许老师做了很多关于年轻人的研究,尤其是与后浪的对话。在这样一个年代,请二位谈一谈在网红化的时代,知识分子如果试图和更加年轻的新一代完成对话,从你们经验来讲,如何完成这种对话?以及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和所谓知识分子群体发生联系的出发点在哪里?今天很多人觉得知识分子已经变成非常遥远、虚妄的词汇,专家变成了“砖家”,来谈一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吧。
许老师讲他是“老登”,这个我不同意,最没有“登味”的就是许老师,你看他的样子能猜出他的年纪吗?他整个人的精神气质,这种活力,超过了许多年轻人。这么多年不光是我们学术界的人,在更大众范围内对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从80年代一直到今天,里面很多问题其实有一个连续性。现在这个时代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断裂、一种隔绝、一种盲视,不看、不听太长、太多的字。这里还有很多问题,博眼球、博流量,制造各种各样的情绪——恐惧、焦虑,以此来牟利。传统知识分子好像是越来越边缘化,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就像“老兵不死”,只是转型。许老师是难得的样本。我也是看着许老师一直也在“成长”,这是我最佩服许老师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些年他对年轻人的研究非常深入,我读过他对Z世代、B站文化的一些研究。
主办方特别提出,要以文化为纽带,打破地域界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搭建起情感联结与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全球侨胞在创作与参与中凝聚侨心、传递侨情,共同为大湾区的文化活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助力。
比如经济学家研究非常专业的经济问题,而今天有的卖课的经济学家非常有影响力,他把经济学切成一个一个日常生活的案例。这有用吗?有用。好玩吗?好玩。但是它完整吗?它是全部的真相吗?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故事会经济学”,经济学变成了讲故事。而且在故事当中,他好像和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他好像是一种新的知识共同体,变成了为读者提供情绪价值,变成了理财顾问。这个也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这里面整个架构悄悄地就转变了。
李瀚明进一步分析,西安接近中国的几何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飞国内任何地方都很便利。加上西安产业发达,又是旅游胜地,这些因素让西安国内客流常年处于高位,间接影响了打造国际枢纽的必要性。此外,也是因为接近国内几何中心,西安无论哪个方向的洲际航线,都得使用宽体机。二线枢纽用宽体机飞国际线,往往存在客流不足、上座率不高的情况。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