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用短视频带动商圈、文旅消费,“北京范儿”大赛的流量转化效应逐渐显著。一系列线下探店活动后,西城区中海大吉巷、耀咖啡(白塔寺店)、白塔寺药店日均营业额分别环比增长56.9%、19.1%、6.8%;东城区钟鼓楼、正阳桥遗址考古方舱等日均客流量增长约50%,便宜坊鲜鱼口店营业额环比提升33%;门头沟区马致远故居文化步行街、东马山家民宿、琉璃星谷日均营业额分别环比增长64%、74%、62%。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正从“不平衡”迈向“共富共美”。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串联起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活力画卷。
据了解,目前钩织一件“娃衣”,根据复杂程度不同,耗时从20分钟到3个小时不等。在价格方面,“娃衣”根据款式的不同,售价可从十几元到近百元不等。
四是健全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累计发布实施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66项,将排放水污染物的主要行业纳入管控范围。出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及14项技术指南,基本建成“1+N”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统筹开展长江、黄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推动解决一批流域共性问题。联合出台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动24个省份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激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保护治理积极性。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据悉,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期间,还举办纪念中国发明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知识产权双向路演对接会、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论坛、香江1号未来生活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合作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展示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成果与技术解决方案,国际发明展览会已成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