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转变,强化水质保障,推动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水利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疾控局、国家乡村振兴局深入实施农村共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从源头上来看,99.6%的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完成了划定,加强了有关保护;从水龙头看,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了中央资金22亿元支持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应配尽配”,农村供水的水质在持续提升。
4.国庆节、中秋节假期临近,校园参观将迎来高峰时期,校门将加强入校人员、车辆查验,并对持有校园车证的车辆及车上人员进行抽检,请配合工作人员查验;校内将举办校园志愿讲解活动,特别设置“铭史承志·强国复兴”红色主题路线,由学生志愿者讲解校园风物、讲述清华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打造校园“实景课堂”。
据介绍,此次升级聚焦瑶族文化与科技融合,旨在将古瑶村打造成鄂湘地区特色文旅目的地,通过延长产业链带动就业与农产品销售,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后续将以“日娱夜游”模式打破时间限制,联动周边资源形成文旅辐射效应,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完)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9月29日电 国新办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十四五”期间,在我国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一是减“存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减少入黄泥沙为重点,在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因地制宜建设淤地坝、旱作梯田,配套坡面植被措施,构建拦截入黄泥沙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其中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创新采用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坝、荒坡陡坬搞绿化的治理模式,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目前,我国已建成淤地坝5.8万座,拦截泥沙74亿吨,形成了“拦沙—造地—富民”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沙粗沙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为世界水土保持提供了中国范例。
定点医药机构作为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数据上传前的严格审核、日常动态校核,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将风险消除在源头。各级医保部门需发挥技术优势,完善智能监控与交叉校验机制,构建问题发现、提醒、处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定点医药机构、医保部门应紧密协作,分别把好“入口关”“监测关”,共同守护群众“看病钱”“救命钱”。
经现场核验医院信息系统和费用清单,问题出在编码对应错误上:医院在录入“输尿管镜”服务项目时,本应正确匹配国家与本地项目代码,生成地方医疗服务项目代码,并上传医保中心用于结算。但实际操作中,却误将“输尿管镜”的本地编码与“宫腔镜”本地编码混淆,导致地方代码关联错误,在医保系统中错误生成了“男性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的异常记录。需要说明的是,患者实际接受的是输尿管镜治疗,相关收费也符合标准,但由于代码对应错误,在数据层面出现了明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