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警示教育是有效的“清醒剂”,能够给人以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之警醒。近年来,全国各地方各部门通过创新完善教育形式、分层分类精准施教,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例如,广东省潮州市针对个别地区、部门出现的多任负责人“前腐后继”问题,实施“一个警示教育方案、一部警示教育片、一份剖析报告、一场警示教育现场会、一批可感可及整改成果”等“五个一”方案,重点抓好党政“一把手”警示教育。这些形式灵活、触及灵魂的探索实践,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免疫力”。
《手册》选文的作者之一、玻利维亚前副总统阿尔瓦罗·加西亚·利内拉最近在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的第十届年会上作大会发言,他提示,当代拉美右翼政府时常动用破坏民主机制的手段,这是因为一直以来的自由民主机制在声称代表人民意志的同时,实际上维护了精英的权力结构;所谓民主制度往往掩盖了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导致边缘群体处于被剥夺的状态。自由民主未能满足底层民众需求,导致了更多的民粹主义和威权主义倾向。加西亚·利内拉认为,这种趋势既是对拉美民主失败的反应,也是民主失败的产物。面对这种民主失效的现状,未来三十年大概都不会见分晓,仍然会是左右翼之间的争夺和拉锯。直到真正的力量集结、再次掌握政权,形成完全不同的格局。
乌鲁木齐不缺国际和地区航线。2024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定期客货运输航线共240条。其中,国际定期客运航线26条,与高加索地区三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部通航,通航中亚航点数量为国内十大枢纽机场之首。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我认为一代代学者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一些努力看起来非常让人心酸。因为他们曾经决绝地进行过文化抗争。比如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班牙有“九八一代”,其实拉美也有他们的“九八一代”。在世纪之交,他们在思考自己的国家或民族该如何走向下一个世纪,未来的方向是什么。现代化、工业化似乎是所谓的美好未来,但有很多人真的去了西欧——像我们译丛的第一本译作《面具与乌托邦》里写的那样——发现其实不能走那条路,那条路既不能解决本国的问题也不能带来美好的未来。所以很多人会重新回归本国传统,有的甚至回到原住民的专业领域,有的则开始信仰宗教。这一点跟俄罗斯19-20世纪之交的“九八一代”(如果也可以这么称呼的话)很像。比如托尔斯泰的所谓“托尔斯泰主义”,在当时很多贵族精英知识分子提出“欧化”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强调道德自我完善,以此作为社会全面革新的路径。这是结合了东正教的斯拉夫主义,但又不是传统的完全封闭的井底之蛙式的斯拉夫主义。
澎湃新闻:拉丁美洲思想的形成,一面深受与欧洲、美国等外部世界的互动影响,同时又不断追问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您如何看待拉美思想在这两者之间的张力?
这位学者告诉我们,今天中国的科技创新在许多领域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比如巴西的一些决策者还是愿意与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合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殖民化,因为并不一定只有美国和欧洲是新技术引领者,巴西与中国的高科技合作其实很有必要,也是今后形势必然。在这个意义上,拉美思想者也有自己这些准确但带有另类视角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