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的大事。从主政地方时期起,他便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守护碧水蓝天、涵养绿色家园置于发展的重要位置,亲力擘画、笃行不辍。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指出:“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足迹”遍布神州:登临巍巍青山,俯察澄澈江河,深入膏腴沃野,踏访海滨湿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两山”理念,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8月14日,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援疆专家廖新成与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的医疗团队在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开展义诊,吸引众多村民前来问诊。“义诊每周1到2次,主要为村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廖新成表示,在江西省的援助下,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硬件已满足日常诊疗需求,当前核心任务是“带出徒弟”,让技术扎根当地。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有了新的工具。刘国恩表示,医疗健康领域有几大特性,一是疾病具有不确定性,二是个体异质性,三是信息不对称性,而人工智能的优势就在于降低信息搜寻、拷贝、追踪的成本,从而帮助人类更加高效的决策,因此,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潜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
从1994年起,中央先后派出11批1.4万援藏干部,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帮扶,向产业培育、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造血式”帮扶转变。在援藏工作中,人们看到了“老西藏精神”中所蕴含的团结、奉献的力量带给西藏各地的巨大变化。不久前,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又接过接力棒,为了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来。
内需主动力能够持续强劲吗?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然而由于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振问题较为突出,加上民间投资意愿偏弱等问题,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突出矛盾。但更要看到,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随着我国整体迈向高收入国家,在“制造大国”的坚实基础上成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将层出不穷,消费升级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社会民生方面的投资需求都较大。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5年,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约有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至于有人担心“两新”、“两重”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传递出将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的明确信号。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内需的主动力会愈加强劲。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