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在清华大学求学的夏鼐,9月19日通过阅读《北平晨报》的号外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9月21日,清华大学召开学生全体大会,其中有提议清华全体学生徒步赴京请愿、清华全体师生绝食一天的提案,不过均未通过,夏鼐则觉得这些提案“真有点好笑”。9月24日,清华大学停课,学生至四郊宣传日军暴行,然而夏鼐认为“收效甚少”。9月26日,清华大学再度停课,学生徒步进城向张学良请愿宣战,夏鼐则因为“前天徒步太辛苦了,又预料今日的请愿必定无甚结果”,于是就没有去了,并在这天晚上与几位同学赏月。作为老师的顾颉刚亦有类似的看法。其时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的他亦是9月19日就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了。9月22日,燕京大学的学生手臂皆系上黑纱,上面写着“耻”字,顾颉刚则评论道:“但希望一班青年能永远干下去,不要有了些刺戟才动,刺戟一过又忘了。”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其时身在北平的张学良,9月19日的卯时(上午五时至七时)即收到了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与张学良的参谋长荣臻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并于当天上午接受了媒体的采访。然而,就蒋介石在9月19日给张学良的致电来看,蒋介石在发电以前尚只是通过上海方面的来电得知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消息,尽管张学良在此前至少已给蒋介石发来两电告知。也许是因为蒋介石抵达南昌后,各方发来的电文太多,蒋介石尚未来得及一一批阅;也许是因为各种原因,蒋介石此时尚未收到张学良发来的电文。值得注意的是,张学良在这一天的致电与受访中,均强调对于日军的侵略,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路”。贾希为在会上表示,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要让农业生产更“智能”、乡村产业更“高效”、乡村治理更“精细”、乡村生态更“美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一步在军事、政治上蚕食中国,全体中国人民也一步一步认识到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开始由此前的“一盘散沙”走向团结与统一。本文以个人日记、报纸等史料为中心,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华民族英勇抗战、走向一致的过程。叙述时段自1931年9月18日开始,止于9月26日(1931年的中秋节)。由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于9月18日深夜,大多数人最早知道其发生已经是9月19日了,因此大多数史料是从9月19日开始。
约翰内斯堡9月18日电 (记者 孙翔)“中文教育的兴起,为南非增添了一抹‘中国红’。”南非西开普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武长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综合路透社、加拿大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加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经济仍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但随着经济走弱和通胀上行风险降低,加央行的管理委员会认为降息有助于更好平衡未来风险。麦克勒姆强调此次降息由七人管理委员会一致通过,基准利率上次触及2.5%是在2022年7月。
文创雪糕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当第一家博物馆推出文物造型雪糕“一战成名”后,迅速引来大规模模仿。没过多久,小到地标建筑、大到历史文物,几乎“万物皆可雪糕化”。同样的剧情在“考古盲盒”上再次重演:自河南博物院凭借“沉浸式挖宝”体验破圈之后,各类“挖土盲盒”纷纷上线,“哪里都能铲一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