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气象组织刚刚确认,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仅过了一年,2024年又被世界气象组织确认为最热的一年。纪录不断被刷新,而且目前似乎还未停止,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判断,未来五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徘徊在创纪录水平,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超过2024年刚创下的纪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前不久也表态说,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危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极端高温,越来越成为一场全球危机。
中国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认为,北方的湿热加剧并非短期现象。40年间,中国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0.23℃,显著高于南方的0.07℃,中国南北方平均湿球温度正在收窄,这表明南北方的湿热程度日趋接近。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想要深入读懂西夏故事,西夏陵博物馆是最佳去处。这座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收藏着8000余件西夏时期的文物。“作为西夏陵发现、挖掘、考古调查等相关信息的展示中心,西夏陵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西夏陵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遗产价值,见证西夏陵遗产价值及历史文化发掘展示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西夏文物种类最全的博物馆。”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表示。
最后,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本次会议宣言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担当。文明与野蛮、和平与战争,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不同进程,各国文明的不断发展与交流互鉴是促进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坐落于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近千年的风雨侵蚀未曾磨灭其磅礴气势,庞大的遗址群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不仅为陕西“沉淀”出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等世界文化遗产,石峁遗址、西安城墙、统万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还有陈炉古镇、青木川古镇、漫川古镇等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