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安吉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博物院丰富的馆藏资源,“绿水青山研学营”学员们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实地观测和互动交流,深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马立新曾在德国留学、工作6年,此次他特地带来德国、奥地利、法国的合作伙伴参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济南拥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52所高校以及多家高水平实验室,这增强了华商在济南投资兴业的信心,也充分彰显了山东的创新潜力。”
会议期间,中外专家还走进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沉浸式体验恐龙主题文旅项目。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贾跃明表示,以发展为径,让化石保护成果惠及于民并反哺保护。“旅游地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金钥匙”,将深奥的地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
在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施乾平看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需凝聚侨商智慧、发挥侨商资源优势。此次交流会不仅让更多华侨华人了解到山东的新机遇,也为侨商在山东的投资项目提供面对面沟通机会,堪称产业合作的“催化剂”。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正午阳光洒在连片的光伏板上,折射出粼粼“光海”。俯身细看,板下绿草茵茵,偶有雀鸟掠过,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曾是当地人避之不及的采煤深陷区。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举办在即。好麦特期待,上合组织持续通过对话与协商增进合作、化解分歧,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在全球治理中不断彰显“和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