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展览中,东北烈士纪念馆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多种方法,打造了具有沉浸感的历史文化展厅。在“哈尔滨光复”区域,使用空间借景的艺术形式重现历史,以历史上的哈尔滨火车站标志性建筑为原型,打造浮雕凸起造型,还原建筑轮廓与细节,唤起历史记忆。同时,展厅运用空气成像技术展示了“赵尚志使用的手枪”“许亨植使用的匣枪”“许亨植使用的马鞍子”“抗联三军的药瓶”“抗联八军的望远镜”“缝纫机头”等8件文物,通过光场重构原理实现文物影像在空气中悬浮呈现,深受少年儿童观众喜爱。
他认为,港九大队3位老战士受邀观礼,充分说明了抗战时期,香港同胞和全国人民血浓于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香港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非常艰难的环境下,我们的先辈奋力战斗,他们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届时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将按照评估结论,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科学整治措施,尽早完成整治。该项工作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不能也不会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阻拦。
“在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的全力推动下,在《新疆日报》的广泛宣传下,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觉醒,催生出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抗战之中,为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耿铎文说。
1938年6月,傅英参加革命。1942年5月,日军对我冀中发动“五一大扫荡”,傅英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两个月内激战多次,终因身负重伤,昏迷战场,后被百姓营救。
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华夏大地山河破碎,风雨如晦,日寇铁蹄肆意践踏,生灵涂炭。在这关乎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将全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共赴国难。工人毅然放下手中工具,拿起保家卫国的武器;农民走出田间地头,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知识分子投笔从戎,以热血书写救国篇章;商人们毁家纾难,贡献自己的力量;海外侨胞踊跃捐款捐物,远渡重洋投身救国洪流。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如汹涌怒潮,让侵略者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那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对待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乌兰更是倾注心血。2022年,刑满释放的庆某因与社会脱节十余年,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乌兰帮他办理户口、寻找工作,申请临时救助,一步步助他重建生活。如今,庆某不仅工作踏实,还修复了家庭关系。在她的管理下,30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率保持为零。
坚定而有力的话语,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