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
哈萨克斯坦《真理报》记者阿依古丽·图蕾斯别科娃说:“荣幸再次来到中国新疆,借此次活动,我希望媒体朋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哈中两国在对外开放中取得的成效和硕果,以实际行动讲好哈中友好故事。”
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红表示,本届论坛着力突出嘉宾邀请的全球性、学术对话的互动性、活动设计的交融性,切实做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今年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是‘尼山古典文明对话’系列活动的又一成果,议题设置强调文明和合与现实合作,学术发言、对话交流、提问点评等多个环节将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深度、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3日至4日,由台湾大甲镇澜宫顾问林福元、李权哲等人率领的进香团一行75人,恭请分灵妈祖赴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并开展台湾青年湄洲行活动。
2006年,关国兴和成都大学达成合作,开设短期泰语班,泰语培训班和泰语二外课程。两年后,成都大学成立了四川第一个泰语专业。“中文热”同样在世界升温。目前,全球有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中文被部分泰国学校纳入必修课,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来到中国深造。
2022年,文化和创意经济贡献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1%,创造就业岗位近5000万个。为包括创意产业与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实质上是对就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凝聚力的全面投资。近年来,教科文组织已经证明,从文化遗产修复到创意产业的文化领域投资,可大幅放大发展援助的效益。例如,伊拉克摩苏尔历史城区标志性建筑重建项目创造逾5000个岗位。
作为文化周首项活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现场写作比赛当日在马六甲华文高等中学举行。近50名来自该中学的各族学生参加比赛,以《大海不曾隔断文明的对话》《郑和的脚步:历史的回响》《郑和来到马六甲》《郑和到今天:我眼中的友好与交流》等为题进行现场创作。比赛现场还举行郑和史迹展览,以加深同学们对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了解。
本次活动以“丝路传承辉煌,旅游共绘未来”为主题,由世界旅游联盟、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及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担任支持单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