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多地探索推动文化供给从“漫灌”转向“滴灌”。北京平谷区南山村携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京津冀8所高校,邀请200余名师生扎根乡村3个月,结合当地“盘阴积雪”美景,创作了30余件艺术作品。村民不仅能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艺术,偶尔还能参与创作,感受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北京部署统筹社区资源,提供更多免费或低收费场地,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江苏宿迁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儿童游憩活动设施、儿童友好标识;山西太原在园林建设中持续强化“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科学配置柔性步道、儿童游乐设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育幼服务业态,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和普惠性服务供给。
同时,消费节还联合重庆银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美团、抖音等平台举办百场主题促销活动,打造为期2个月的消费狂欢季,呈现一场全域联动、全民参与的消费嘉年华。
2024年,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在日照海域深部沉积物中发现战略性矿产锆石砂矿赋存潜力区,圈定了找矿靶区。借助滨海砂矿勘查过程中的快速识别与精准取样技术,该队不仅实现了对相应靶区的精准预测,还实现了勘查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控制。
《通讯-地球与环境》论文显示,在波罗的海海床弃置的部分二战弹药上生存的海洋生物,竟多于在其周围沉积物上生存的海洋生物,如果有一个硬表面的栖息地,部分海洋生物就能耐受高浓度的有毒化合物。该结果还揭示来自人类冲突的废弃物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科学数据》发表的一项绘制美国马里兰州一战沉船舰队地图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信息。
杭州战略行动计划为未来十年“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实施描绘了路线图,以增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作为可持续发展学习实验室的角色。其重点举措包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强化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的策略;通过绿色发展和公平的收益分享机制赋能当地社区;拓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的教育与研究机会;完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管理、监测和国际合作。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任校长马鹤天先生感于国家边疆危机,极力呼吁开展中国边疆和民族问题研究,成为现代边疆民族研究的先驱。30年代,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的开拓者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主张;80年代,谷苞先生三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了90年代,杨建新先生提炼出“各民族共创中华”理论,并于2000年领衔创建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形成了民族学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23.扩大省内省际帮扶。以省份为单位完善帮扶工作成效评估和激励措施,组织区域内高校和城市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薄弱县中。将县中托管帮扶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整体规划,按照对口支援关系组织东部高校和普通高中帮扶西部地区薄弱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