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粮生产是全年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当前,我国秋粮作物正处在生长关键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重要阶段,从东北平原的玉米大豆到黄淮海地区的水稻,从长江流域的中晚稻到华南地区的特色杂粮,亿万亩良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病虫害防控压力以及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需求,打好秋粮生产保卫战,不仅是保障全年粮食产量、稳定物价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夯实农业强国根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战略举措。
兰州机场T1+T2面积8.9万平方米,去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人次,可以说不堪重负。乌鲁木齐机场T1+T2+T3面积18.48万平方米,需要承载超过2700万人次的吞吐量。
除此之外,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西汉时期,东方朔在《答客难》中解释了充耳的作用:“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tǒu)纩(kuàng)充耳,所以塞聪”。“旒”是冠冕前垂下的帘子,“黈纩”是黄绵所制作的小球,君王戴上冠冕后,眼前的帘子用来遮蔽视线,而两侧的充耳则用以减弱听觉。意思是说君王作为决策者,在处理国家事务上不能太过苛刻较真,需要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事情加以辨别、持以包容的心态,体现中庸的治国之道。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夕,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16日走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西—东盟经开区),了解南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有关情况。
舍弗勒集团就是德国十大家族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滚动轴承制造商和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1995年在太仓落户以来,舍弗勒已在中国设立6大研发中心、17座工厂,拥有员工近2万名,2024年中国区营收约34.9亿欧元。
南宁9月17日电 (张广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6日介绍,广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高地。未来三年,广西将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力争到2027年,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南宁9月17日电(俞靖)“人工智能在生产场景的应用令我印象深刻,泰国也有不少水果加工工厂,泰中之间可在人工智能(AI)制造领域相互学习合作。”泰国《曼谷邮报》记者南娜琳16日在广西南宁表示。
这条被誉为“中华奇观”的鲤鱼溪,承载着八百多年“人鱼和谐”的独特文化,正是周宁“24景”的精华之一。如今,通过政府平台统一流转,25处闲置老屋修缮一新,民俗馆、文创店、特色民宿等陆续开业。同时,周宁县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景区,引入制硋、布袋戏、麦芽糖制作等非遗项目,实现多元传统文化与鲤鱼溪景区相融共生,让鲤鱼溪畔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