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深圳吸引年轻人的“强磁场”。民营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家堪称深圳的“土特产”。从早期的电子信息产业,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数创业者在深圳白手起家,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
未来我们的商业化路径也很清晰:短期做赛事、科研、教育(比如高校和K12的机器人课程)、这是百亿级赛道;中期从明年开始,切入家庭搬运、陪伴这些场景,目标千亿级市场;长期结合开发者生态往家庭管家、智能助理这些通用机器人方向走,那是万亿级市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中轴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丰富的内涵,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脊梁,将在当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跨越地域,跨越时间,在每个不忘国耻的日子里,人们会唱起这首歌。歌声是火炬,是号角,曾经激励着无数人共赴国难。近日,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理论宣讲员刘淳走进冯仲云教育基地,当他轻轻哼唱起这首《松花江上》时,那段烽火硝烟的故事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支撑这份坚守的,还有她朴素的乡土情怀。饶河偏,当地大米厂的米,顶多在周边县城卖卖。现在她和厂子深度合作,平台给了推广资源,直播间一挂“饶河大米”,山东、广东的订单都来了。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 李国宏:想在洛阳江上建一座跨海大石桥,潮汐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洛阳桥建造当中应用到很多技术手段都跟潮汐有关。首先就是筏型基础的运用。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中方接任轮值主席国以来,在绿色发展领域实施完成多项活动,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分享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绿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增强上合组织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