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要体现在创新效能不断提高。国资央企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需求,构建“融入国家总体部署、组织央企合力攻坚、推动企业主动突破”的三层联动攻关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比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牵头或者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担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60%的标志性产品研发。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累计布局策源地97个,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向,与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企民企,共同开展研发攻关。主导产学研融通创新,牵头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479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万个,优势互补、相互赋能。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夕,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16日走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西—东盟经开区),了解南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有关情况。
第二,“进”的态势持续巩固。首先是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2021-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度以来,国资委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同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国资委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改善市场表现,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者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论坛上,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推动产业创新能力合作、数字化转型能力合作、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合作,打造工业能力服务平台,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金砖国家新工业“金鹭”卓越奖学金也在现场颁发,帮助金砖国家培养工业、通信等领域人才。
南宁9月17日电 (张广权)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6日介绍,广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高地。未来三年,广西将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力争到2027年,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这次案例十分丰富,既有起诉案件,又有审前程序检察建议;既有督促无障碍设施改进,又有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改造内容。特别是首次有督促规范无障碍设计审查的案例,抓住了无障碍落实的源头,值得推广和借鉴。”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说。
总的来说,在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服务业国际投资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背景下,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提高服务贸易的开放水平,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占比,既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培育新动能,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