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中海东北角的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湾是濒危物种绿海龟和易危物种蠵龟产卵、孵化的重要区域之一,不远处就是中土双方共同开发建设的胡努特鲁电厂。运营电厂的中企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在施工设计之初选择了造价更高的优化方案,为海龟繁衍留出通道。数据表明,海龟的自然繁殖未受到电厂影响。当地海龟保护专家奥伍兹·图尔克赞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相关区域的海龟数量保持稳定,这与电厂的努力保护是分不开的”。
8月2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咸海,地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面积缩小了90%以上,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咸海成为令人痛惜的“中亚之泪”。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6日在沪揭晓,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以下简称:八院)的“中国空间站对接与转位机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澎湃新闻:您曾在2019年的讲座中提到,17世纪以来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在这几百年的发展中,德中两国的相互认知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两国社会发展出现,还是原有的文化差异?
“复涌那天,正值秋日,龙门重现久违的‘云雾缭绕’景观。”近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原院长、洛阳市政协委员史家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起四年前龙门群泉“重生”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政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56项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其中18个一等奖、38个二等奖。30项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其中1个特等奖,14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97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个特等奖,26个一等奖、70个二等奖。8项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其中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此外,还授予3位外籍专家(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苏磐石、卡罗拉·维努埃萨)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