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紧密联动。营商环境优化,恰恰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市场体系。破除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壁垒,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国内大循环。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已实现“一网通办”,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多地也积极回应与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比如,浙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通过强化合规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清理整改政策文件近10万件。清理歧视性补贴、地方保护等政策,让跨区域经营的企业不再遭遇“玻璃门”,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优者胜、劣者汰”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关键突破口。成都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打造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线上随时见的即时响应,线下定期见的主动叩门,共同织就一张立体服务网,以“政府跑腿”替代“企业跑路”。去年以来,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家,线上线下收集企业问题诉求建议3.8万条,企业诉求办理满意率达90%以上。
“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共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413项,提案立案25043件,一大批建言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
天开西青园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成果转化的新沃土,该园区精准对接北京科创资源,与北京诚创、清华同方、761工场、中关村集智未来等机构建立招商伙伴关系,已签约落地北京福乐云天津研发中心等10余个京冀项目。
同时,要构建良好的数据产业生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允许数据企业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前提下,探索新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快培育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实现要素价值最大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5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落实好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
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对涉税中介的规范管理。今年3月份,《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出台,以部门规章形式公布施行。文件明确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执业边界、行为准则和法律责任,既推动发挥正向作用,帮助纳税人提高申报质量,引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合规执业,又着力强化监管惩戒,让不法中介处处受限。《管理办法》与已有的信息采集、信用评价、职业道德守则等文件形成闭环,实现从机构准入到执业过程的全链条监管,构建起覆盖执业全流程的制度框架体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增长是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金融服务需求增加的结果。银行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贷款保持较高增速,从而推动其资产规模保持增长。
不看当下盈利注重未来成长,亏损企业也能通向资本市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落地,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