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合组织蓬勃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大。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表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双多边合作覆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多极世界中捍卫自由贸易及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
八里庄村村民姚天俊手拿器具穿梭在果园里,时而帮助市民采摘西梅,时而打扫果园卫生。“我就住在这附近,平时种些玉米,农闲时来果园忙活,活儿不算重,还能挣钱。”
为了核实抗战史实,刘蜀永和同事们还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2018年,他们前往西贡北潭村寻找港九大队军需处岩洞仓库旧址。因山路荒废,当地村民主动用砍刀在密林中开出一条通道。第二天,村长和乡事委员会成员也陪同考察。刘蜀永感叹地说:“这说明抗战的记忆在当地代代相传。”
如今,随着“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的推进,阿克苏地区已完成造林483.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9.0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37.75%,湿地保护率达52.5%,野生动物达270余种、野生植物达520余种,三代人的无悔坚守,换来的是今天的碧水蓝天。
2018年的青岛峰会上,习主席从儒家文化的角度阐释“上海精神”内涵: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他说,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阿什拉夫表示,中国提出这一倡议是为了维护全球公共利益。他相信,如果各国能一同践行这一倡议,将有助于减少贫困,打击恐怖主义,最终提升和改善相关国家民众的生活。
“我们在夜校人群基础上做了大量调研,发现很多市民希望白天开课,根据这个需求我们精选了部分课程,开辟了日校项目。”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说,原本日校计划开设100门课程,现在双倍完成任务,“日校课程分为艺术早课、午间一小时、都市(下)午茶多个时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当时没考虑那么多,一心想着只要能改善生态,干什么都愿意。”从阿克苏地区林业系统退休的宋建江回忆。当年,他和同事吃住都在植树点上,白天气温经常在37摄氏度以上,就是戴上帽子,脸上也是皮肤皴裂,嘴唇往外渗血;夜晚不住地遭受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