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回国后,从上海把买的保健品邮寄给我,我一下收到四大箱保健品,光看种类和数量就吓一跳。”王女士回忆:“有的单品买了八瓶,还有二十多瓶的。父母说导游介绍‘只有在日本本地免税店才能买到’,现场大家都在买。导游和导购还一再催促,说‘快点,不然车就要走了’,他们没有时间冷静思考。”
项目式学习不止于此。五(4)班万瑾瑞抱着平板电脑凑过来:“听,我用AI音乐软件为救援车创作了3首新歌。”六(1)班周泽颖赶紧补充:“我们7个同学分工合作,把制作救援车的过程拍成了微电影。我第一次当上小主播,直播推荐我们的微电影。”
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正在悄然改变三亚的入境游市场结构。据三亚市旅游发展局统计,近年来,三亚接待的境外游客中散客数量增加,目前占比约达50%,且游客偏向年轻化;在三亚停留天数在4天以上的境外游客占比达到近八成。
“16日下午接到通知后,我们出动了4辆大巴车。”包礼军说,当时时间紧迫,每一刻都关乎同胞的安危,这时候更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他们还采购了面包、饼干、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及时送往现场,保障侨胞、留学生的基本需求。
据了解,此次参展作品均由重庆城口“忘我”大漆艺术空间残疾人漆艺师制作。该空间由城口县残联组织建成,是一个集残疾人就业、职业康复、日间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优势等,组织残疾人传承和发扬城口漆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2022年6月举办第一期漆艺培训以来,已接纳来自城口县特教学校的25名智力残疾学生、4名听力残疾学生、11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和3名残疾人家属学习漆艺制作;2024年,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正佳专项基金通过旗下大漆老字号“沈绍安漆艺”,与城口残联深度合作开展公益助残事业,助力完成产品迭代、渠道拓展,并着力在助残模式上做出新示范,让更多残疾人参与漆艺制作,实现就业增收。
随着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将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和创新创业活力,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位于北京通州郊区的本然农场有200多亩大棚,种植各种瓜果蔬菜,还有一些室外菜地、休闲区域。在办公区域,两层的建筑宽敞明亮,沙发、座椅、办公桌、网络等软硬件设施齐备。今年初,农场负责人宫旭冉在社交媒体发了几张办公区域的图片,配上文字“‘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假装开业了”,一时间引来众多关注。“我们免费提供放松休闲的空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宫旭冉看来,土地和农作物,能让焦虑人群暂时放松身心。
6月21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全面开展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将对164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在生产、流通、平台广泛抽取样品,共计1.6万余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