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哈尔滨引进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在演奏艺术和音乐教育方面搭建了国际级的交流平台,使赛事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桥梁。今年6月,哈尔滨举办了第69届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WFIMC)年会,在共同推动全球音乐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做出了贡献。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园区现在有9家企业都在屋顶铺设了太阳能光伏面板,总装机容量达17.2MW。”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寰受访称,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安全可靠,园区正在大力推动企业进行分布式光伏建设。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今年北京高招本科录取结束后,一些考生因为服从调剂等原因没能被心仪的专业录取,便开始考虑进入大学后再转至其他专业学习。那么,现在大学转专业容易吗?有需求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准备?如愿转专业后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转专业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提倡呢?
明确目标后,我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咨询转专业政策,包括转入成绩要求、转专业时间节点以及考核形式等。一般来说,转专业会进行2至3轮考核,转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时,还会有机试考查编程能力。从学长学姐那里,我得知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对转入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在工科转专业竞争中至关重要,也是转专业考查的重要指标,同时,面试时也会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于是,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在原专业的学习中,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排名,增加转专业申请的筹码。在日常学习中,我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全力以赴,平时和期末考试都取得了理想成绩。通过不懈努力,我的成绩在原专业中名列前茅,顺利达到了转专业的基本要求。
如果学生想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内容,在转专业之外有没有其他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不少高校都提供了辅修学位、微专业等多元化培养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在原有领域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比如,辅修通常要求修满20到30学分,课程压力小于转专业。学生毕业时,如完成辅修专业课程并达到学位条件的,会同时获得主修和辅修学位。当前,部分高校已推出了微专业课程,以模块化课程形式满足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需求。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ESG投资与管理”微专业为例:学制1年,核心课程包括ESG理论、评价评级、投资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从事ESG投资与管理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在我看来,AI技术发展对社会总体正面作用远大于负面作用,在生产力发展、应用场景拓展、就业门类创造、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有很大价值,且已出现很多正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