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0坦克履带碾过长安街,发出沉稳的低吼;当陆、海、空无人作战方队,创新未来战斗新样式;当歼—35A、歼—20S等编成的梯队搏击长空,吸引世界目光;当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利剑出鞘、震惊寰宇……这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再一次向世界宣示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的坚定决心。强军建设的足音响彻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1941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中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即用此以援助苏联”,“在外交上,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7]。在持久深入的抗日战争中,世界各国的无私援助和国际友人的真诚支援,坚定了我们持久抗战的信心,巩固了我们取得胜利的力量。比如,有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有在南京大屠杀等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有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有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有真实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有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一个个历史瞬间展现着国际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无私支援和宝贵帮助,连接起世界各国反侵略盼和平的共同心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世界各国大联合大团结的胜利,也是人类民主正义进步事业的胜利。这也启示我们,应对复杂变局、共建美好世界,就要坚持胸怀天下,观照各国普遍关切和共同期盼,做大朋友圈、搭好连心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外部条件。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抗日战争命运同系、风雨并行的历史记忆中汲取精神之力,在开放发展中汇聚合作共识,在交流互鉴中增进对话互信,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美好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坚定而有力的话语,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教育的伟大,常常体现在教育者胸怀家国、以己之“小我”融入民族之“大我”。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一生践行“教育救国”的理想,他以实业与教育并举,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的张桂梅校长,更是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大山深处的女孩走出困境、走向未来。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先生”担当。
当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浙江青田籍华侨华人代表受邀参加活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刘一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今年6月刚刚结束西部志愿者的服务归来,他的服务点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抗战时期是重要的敌后根据地。
在本项研究中,合作团队结合中国史籍(公元前886年到1948年)中的冰雹损失记录和官方冰雹灾害档案(1949年至2000年),以及现代中国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记录(1950年至2010年),对年均冰雹发生日数在公元1500年后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冰雹发生日在工业革命(1850年)前维持在平均每年10天,之后持续显著增加到1940年代的年均60天。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宣示,是振奋人心的时代强音。部分出席大会的代表第一时间向“统战新语”表达了他们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