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调研组在“建功西部”追踪报道中了解到:全国新招募的4.8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踏上征程,比去年增长约12%;北京、天津等地多所高校学子西部就业率均增长10%以上……
完善市场体系,拓展文化市场发展空间。一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二是加强国内文化市场建设,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新兴文化消费市场,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通。三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文化企业立足全球布局,开拓并深耕海外市场。创新文化表达,使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和审美习惯,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如何开足开好微专业?一方面,应以产业需求锚定课程内核,力避“新瓶装旧酒”。微专业设置唯有与企业深度合作,让课程内容紧跟技术迭代与岗位能力图谱,方能产生实效。另一方面,应尝试用“学分银行”打通成长路径,将灵活学分转换机制与权威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嵌入其中,将微专业学习成果转化为标准化能力单元,支持微专业学分累积和跨校、跨省通兑。
文化发展优势,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所具备的、所储蓄的发展动力和能量。在文化事业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各类文化设施覆盖城乡,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充盈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文化产业方面,紧密协作的产业链条与充满活力的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展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景象,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文化传播交流方面,尊重传播规律,提升中国故事的传播深度与情感温度,充分释放中华文化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实现精准有效的文化传播与文明对话,发挥“从积累到迸发、从潜力到实力、从国内到国际”的文化传播优势。
另一位雾峰林家成员、林幼春后人林铭聪现任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他表示,今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30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历史意义深远。
2023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实施的《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港口码头改扩建更快进行。截至2024年末,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比上年末增加93个,其中专业化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35个、通用散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34个、通用件杂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增加16个,煤炭、原油、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不断完善。
中国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持续深入,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目前,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都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运营一体化。中国还形成了跨越省级行政区域并上升至国家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世界级港口群,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多式联运方面,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15%;铁水联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单制”“一箱制”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浙江的创新在于“全域联动”。绍兴市上虞区在“浙BA”赛事举办的同时,用一系列巧思和设计,加速当地文商旅经济的深度融合。比赛期间,当地将赛场市集经济延伸为全域夏日消费,全区国有A级景区实施门票免费政策,各商超、夜市、运动场所纷纷打出“浙BA”篮球标识,各餐饮、民宿、景点、游乐设施、体育设施、“上虞尚品”专卖店等纷纷推出系列优惠活动,致力将赛事打造成全民“嘉年华”,让每一名观众看得尽兴、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