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大刀进行曲》的嘶吼,藏着我军最刻骨的装备记忆。抗日战争初期,我军武器装备极度匮乏,许多连队甚至“三个战士共用一支枪”,剩下的握着大刀、长矛,在装备悬殊的绝境里拼杀。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九三阅兵现场,一双双军靴见证“中国排面”,足音中回荡着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当年,我们以草鞋赴国难,寻找黎明的曙光;如今,步履所至,皆是山河无恙。
甘肃省妇联积极推行“妇联牵头、社区配合、企业运营、社会参与、服务民生”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对接社区治理、养老托育、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政策资源,整合培训机构和公益组织,并引入信誉好、服务优的巾帼家政服务企业负责驿站日常运营管理。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孙艳爷爷的故事已经在家庭中流传了三代。“我和孩子经常到南泥湾等地,重走爷爷走过的路。”孙艳说,“每次重走,我的感觉都不一样,觉得好像是爷爷带着我在走,爷爷的劳动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作为医务人员,我也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患者,要医者仁心,要尽职尽责。”
抗日战争中,各类问题复杂交织。伴随战争的发生展开,一方面,我们党总结抗战以来的教训经验、估计当前和今后战争的态势环境,明确全民族抗战的紧急任务、分析国际形势各种变化,我们从怎么看和怎么办等角度理出思路、提出对策。另一方面,我们党着眼哲学、历史等向度,分析问题产生、矛盾形成、认识发展等内在机理,构建起对问题更深彻的思考和认知。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要“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认真地研究历史”,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6]。正是在一系列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等各方面动态有了精细把握,为针对性解决难题、形成对策提供了科学指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把作风建设、学习改造、调查研究同正在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党解难题办实事的意识和本领大大提升。时代是出卷人,民族复兴征途上各种难题不断显现,要求必须推动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走向胜利的鲜活历史中汲取好方法好思路,把明情况、解难题、谋实招、务实效作为工作推进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呈现新气象。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刘向晖介绍,抗战国际援华西北交通线由公路线、航空线、驿运线和红色国际交通线四条线路组成。公路线从阿拉木图经新疆到兰州,主要运输来自苏联的援华物资,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延安的红色交通线,保障我党人员能够在最安全便捷的情况下来往于延安和苏联之间。与公路交通同时开通的航空线主要运送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驿运线从列城穿越喀喇昆仑冰川到新疆叶城,然后到兰州,主要运输来自英美等国的援华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