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周边地区百姓都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2023年9月,乌拉特中旗加快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将全旗乡镇卫生院与旗人民医院、蒙中医医院两家牵头医院紧密联结,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网。记者走访时,遇到甘其毛都镇一名村民因右肩不适来镇卫生院就诊。医生拍摄X光片后,当即通过医共体系统,将影像资料上传至乌拉特中旗蒙中医医院。几分钟后,蒙中医医院的专家便传回诊断意见。
东北抗联烈士纪念设施凝聚着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艰苦斗争中展现的崇高精神风貌,承载着各民族英烈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牺牲奉献的记忆。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抗联烈士纪念设施,在行政机关合并后及时调整被监督对象,发现存在问题反弹时积极寻找有效解决途径,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行政机关与基层组织凝聚共识、协同履职,落实抗联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护主体责任,实现了抗联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保护的同时,陕西也注重挖掘古树的文化价值。例如,仓颉手植柏旁建起了文化展室,每年谷雨时节,人们都会聚集在仓颉庙举行文化活动,青少年在此穿汉服、习汉礼,体验雕版印刷,让汉字的笔画在指尖流淌;不少古树群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在古树间漫步,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魅力。
旅游发展直接带动村民增收。燕子村村民杨亨莲将闲置老房改建为农家乐,自今年4月底开业以来生意红火。“有一天我们接待了一个旅游团,一下子摆了20多桌,院子都摆满了。”她介绍,因平河乡靠近神农架,南来北往游客众多,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特意留宿。
为查明公益受损事实,宝山区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检察院(以下简称上海军事检察院),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淞沪抗战遗迹保护专项监督”。通过无人机勘查、走访村居委、查阅文献资料和召开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对区内32个碉堡遗迹、3处纪念牌坊遗迹和5处抗战遗址开展全面排查。经调查发现,长6.45米、高4.48米的马桥纪念村牌坊位于村民自建房院落内,牌坊水泥横梁被空调外机压占,晾晒衣物的铁丝缠绕柱体,造成柱体流云雕刻破损,厨房排烟口直对牌坊致使其三分之二部分被侵蚀。部分埋于地下的聚源桥村碉堡原有结构被破坏,墙体开裂;其他5处碉堡遗迹不同程度存在雨水浸泡、固体废物侵占、堡体周边无警示标识牌及防护围栏,难以区分保护范围等问题,还有4处已确定为文物普查登录点的碉堡遗迹已灭失,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踏进新校园,许多学生与家长也选择深度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创店里,不少新生和家人正精心挑选冰箱贴、创意拼图等特色纪念品。在这里,无论是球场上的激情拼搏,还是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能变成新鲜的设计灵感。挂在包上、穿在身上、吃进嘴里,无论何种形式,都是新生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一场近距离对话。
“近年来,三河村记录拍到320余种鸟类,由此发展起了颇有特色的观鸟经济。在当地‘鸟导’的带领下,游人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拍摄各种珍稀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鲁掌镇副镇长和倩如介绍说,村里配备了鸟塘、餐馆、民宿,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好旅游,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