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电 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严格公正司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选取了10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将分两批发布,每批均包含2个行政强制措施、2个行政强制执行和1个非诉行政强制案例。
在抢修救援通道过程中,张开发还参与了对兴隆山护林员杜彩贵的救援行动。山洪当晚,杜彩贵躲进护林站的二楼才没被洪水冲走。因信号中断,直到第二天下午,随着救援人员带去便携式卫星基站,他才和外界取得联系。张开发听到呼救,便操作挖掘机摇杆,升起铲斗探进洪流,与同事一起用铲斗成功将人从对岸转移了过来。
路上洪水漫过,淤泥厚积,车辆很不好走。“下车,徒步前行!”经过研判,顾得军和同事们挎上工具袋,改为步行。走至小康营乡南北关村,发现两条输电线中断,2000多户村民用电受到影响。正当突击队商讨维修方案时,一个村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家里70岁老人要吸氧,制氧机因断电不运行了。”
更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一类反直觉现象,那些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反而更少贪睡。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类人早晨通常面临不可推卸的责任,如照顾孩子、赶早班车、出门工作等,根本没有再睡一次的空间。
“近年来,我们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推动海淀成为全球人才的向往之地、发展之地。”海淀区委组织部部长肖丹介绍,全区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比88.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是全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海淀的GDP中,人才的贡献率达65.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各类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在实施征收时,对土地、房屋与其他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在补偿对象方面,不仅要关注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村村民,还要关注在当地有实际投入的各类企业,尤其是公共服务企业,对其合法权益要依法依规给予平等保护。征收部门在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时,应当优先采用协商一致、自愿搬迁等柔性执法手段,引导相关企业配合征收工作,探索多元化安置补偿;与被征收人在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的,应及时依法作出补偿决定,切实解决补偿问题;如需启动强制执行应严格依法实施,不可无视法定程序,对企业和其他被执行人造成不法侵害。本案中,王曲街道办在未就涉案通讯设备与某通信公司签订补偿协议或者作出补偿决定的情形下迳行拆除了该公司的相关设备,人民法院判决确认强拆行为违法,保护了该公司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对行政强制领域违法行为的有力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