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发现,在北京、广州、兰州等多地都有实景焕新的主题邮局,以“邮政绿”为载体,二十四节气、党史故事、丝路文化等各类元素生动呈现。
从成都锦江、上海黄浦江、广州珠江到杭州钱塘江等,“夜游经济”可谓“百舸争流”。中国多地通过生态治理、科技赋能、文化挖掘,让夜间文旅“越夜越精彩”。
金长川资本负责人 刘平安:北交所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业绩基本上相对于去年中期来讲实现一个全面性的恢复性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新材料等行业,代表了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上合组织蓬勃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大。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表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双多边合作覆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多极世界中捍卫自由贸易及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
从城市发展目的看,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空间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被纳入剩余价值生产体系,城市化的目的仍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是资本驱动的。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治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作为城市工作的重头,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评判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经过持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富起来之后更加追求高品质生活,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才能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同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决定城市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城市规模扩大、地域面积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城市文脉和风貌受到破坏,城市安全韧性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当看到,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做大规模和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城市发展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比如,一个城市如果产业过度集中、功能过分拓展,人口就会过度集聚。一旦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就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导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通过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
1934年9月,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弥漫于社会的消极悲观情绪,鲁迅写了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此次阅兵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为主题,突出捍卫和平的内涵意蕴,意在警醒国际社会:二战教训殷鉴不远,世界不能分裂,而应团结;穷兵黩武绝非出路,应以和平共处取代冲突、以协商合作化解分歧;强权导致灾难,须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霸凌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