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山还记得:“刚种棉花时,家里种30到40亩地,七八个人天天忙。现在不仅棉花品质越来越好,100多亩地的采收只要十来个小时就能完成。”如今,丁红山的棉田每年亩产约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温州市瓯海区是“龙舟文化之乡”,王拥军和团队在原有讲解流程的基础上植入更多在地特色,如在地文旅产品介绍、产业优势推介、民俗风情宣讲等,“讲好龙舟文化的同时讲好温州故事”。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机械化推动了棉田的规模化生产。“在这种环境下,你不能只顾自己一块地,大家要互相配合,才能把棉花种好。”李文磊介绍,现在,这片棉田由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群众共同经营。
自2022年起,盐城在东台、射阳典型海岸带区域,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海堤生态化改造、海岸线整治提升和湿地系统修复等工程。两年多来累计修复海岸1550公顷、岸线22.9千米,建设生态化海堤9.5千米。区域植被覆盖率从4%大幅提升至58%,底栖生物量增加45%,鸟类种群从4万只增长到6万只。
“和多数旅游景点不同,冷湖火星小镇更加注重科普教育。”袁振民说,冷湖火星小镇品牌已经成为科学、科普、科幻、探索、想象力等的代名词。从科普研学游到亲子游,以星空为主题的旅游形态多样,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其魅力在于与天文、航天、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因此,打造有竞争力的星空旅游IP才能接住更多的流量”。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一系列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蹄疾步稳,不断推进。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发展服贸会、进博会、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为服务贸易增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