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决定城市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城市规模扩大、地域面积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城市文脉和风貌受到破坏,城市安全韧性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当看到,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做大规模和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城市发展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比如,一个城市如果产业过度集中、功能过分拓展,人口就会过度集聚。一旦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就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导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通过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
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安全可靠是韧性城市的突出特征。要统筹推进城市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智慧管网、绿色建筑、智能交通等手段,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健全覆盖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维护、拆除等环节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房屋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度。完善城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强化地质灾害、洪涝、台风、地震等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集中力量开展燃气、消防、地下空间、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在传统观念中,专业照护多集中于城市机构,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往往成为服务“洼地”。随着长护险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基层医疗机构正将专业服务送入家门。
今年初,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微讯江苏”转发的一篇媒体报道中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宁镇扬“三兄弟”的感观印象还是“相近难相亲”,在产业协同、交通枢纽衔接、文化认同等方面有所欠缺。
公开资料显示,陈政高,男,汉族,1952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经济学硕士,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对西北城市来说,机场的作用尤为重要。西北不沿海,也没有内河航运。依托铁路和机场打造枢纽,形成开放门户,无论对区域还是全国而言,都具有经济与战略的双重意义。
在下午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主席谈到另一个“初心”——和平共处。他说,“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秉持和平共处的初心,坚定合作共赢的信心,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