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还带动了临空经济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规划,嘉兴南湖机场所在的秀洲将聚集起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快时尚等一大批优势产业,有望形成千亿级临空产业区。预计到2035年,嘉兴南湖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23万吨,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出海”的空中快车道。
上合组织文化合作溢彩不止于青岛。7月初在重庆举行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电影科技成果展上,从虚拟拍摄到AI影像处理,从实景空间还原到VR沉浸式体验……一系列展示活动生动呈现“电影+科技”的跨界融合魅力,为成员国电影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
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才艺展示后,选手们集体表演华服秀《好心灯笼迎中秋》。身着传统服饰的选手手执灯笼款款走来,浓厚的中秋氛围与文化意境扑面而来,让观众直呼“有中秋那味了”。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15.6%,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如今,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想在众多大型机场的竞争之下分得一杯羹,错位发展必不可少。嘉兴南湖机场与周边机场最大的差异就是“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将通过错位发展,补上长三角航空运输的货运短板。这种差异化发展思路顺应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嘉兴南湖机场投运后将是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唯一专业航空货运机场。
女工赵小琴平日靠做麻鞋贴补家用。她说,做一双麻鞋能挣五块钱,一天下来可以完成十几双。这份计件工作让她在照顾孩子之余,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她对现在的生活,满意极了。
80年后的今天,当美国观众在《南京照相馆》片尾字幕亮起时,用掌声打破含泪的沉寂;当中国学生观看苏联记者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后,写下“硝烟虽散,历史永存”的留言;当积极投身抗战的国际友人后代来到中国,寻访峥嵘岁月里患难与共的足迹……让人类远离战争的信念在情感共鸣中如星火般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