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是培育市场主体的沃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市场主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此外,今年前7个月,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有效促进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和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汇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深圳吸引年轻人的“强磁场”。民营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家堪称深圳的“土特产”。从早期的电子信息产业,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数创业者在深圳白手起家,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
但随着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企业实际税负正在逐步接近名义税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痛感会更明显,一些企业如果不能承担可能会选择停业,这不仅影响就业,更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今年聘用了5名毕业生,政府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广东广州某供应链科技企业人事部经理表示,补贴政策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8月26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短短几年,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从传统灌输到数字协同,通过VR、AI、大数据等技术,庆阳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传统普法精准推送,在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为破解普法“最后一公里”和网络治理“盲区”提供支撑。
吐沙子的蛤蜊、举着钳子的龙虾、缓缓游动的鲈鱼……前一阵,王丽丽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到超市看鱼。坐在购物车上,隔着透明的缸壁,孩子被水中的各色鱼儿吸引。“看到女儿感兴趣,我就挨个讲给她,听着她咿咿呀呀地回应着,感到特别惊喜!”王丽丽说,到超市“赶海”的魅力在于轻松、新鲜和互动感强,这是线上购物无法替代的。
初夏时节,无锡东南部鹅真荡岸边的咖啡厅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质桌面上,鹅湖镇副镇长承芳斌指尖划过长三角旅行地图,目光最终落在标注着“江苏省无锡鹅湖旅游度假区”的位置上,“我们要让这里成为长三角人抬脚就能到的诗意栖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