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纠结要不要再睡五分钟,更重要的是你昨晚是否睡得够好?在一个缺觉的时代,最好的贪睡策略,其实是让自己早点睡觉、睡眠充足。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美国和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合作表明,两国为共同事业搁置分歧,就能创造巨大成就。从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到二战中更广泛的美中协作,那段合作共赢的历史在当下具有深刻启示意义。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两个大国,美中共同面临着复杂的全球性挑战,这迫切需要两国加强合作,携手实现共同繁荣,而非陷入两败俱伤的对抗。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苏丹地方组织法希尔抵抗委员会亦证实了此次袭击事件的发生,并谴责上述“针对无辜、手无寸铁民众的可怕暴行”。
抗战胜利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推出“普通人的抗战”专题,我们将见证一位银行经理在日军轰炸间隙写就的150万字日记终得出版,一组穿越封锁线的家书在辗转大半个中国后入藏上海市档案馆,一段家族抗战的记忆在子孙后代的追问与记录中延续。
到了年底,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派丁梦荪(郭建国后担任山东省政府代理主席,丁曾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但是二人因为得罪了康生,建国后仕途坎坷)来联系我父亲他们,丁梦荪带来指示说,不建议成立“民族解放促进委员会”,这个名字太大了,国民党专员公署不会同意的,最好叫“青年救国团”,第五战区司令部鼓励发动青年抗日,这样方便在他们旗号下做事。大概过了春节,临郯青年救国团就成立了,我父亲担任宣传委员(部长),救国团不到一年就发展到一万多人,从运河、陇海铁路到临沂城,都有救国团的分团。(《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里面的唐毓光、韩去非文章《抗日战争初期的临郯青救团》,对这个过程有详细记载)
滑田友将满腔悲愤融入手中的刻刀,记录下同胞遭受的深重苦难。5年前,他曾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目睹了难民奔逃的一幕:一位母亲用身体遮住啼哭的婴儿,棉袄在寒风中翻卷如残旗。于是,滑田友抓起陶土反复揉捏,还在泥坯上塑出了母亲惊恐的眼神——那是他在南京大屠杀报道中读到的千万双绝望眼睛的缩影,雕塑《轰炸》的第一组泥稿由此诞生。
“每一支球队都是榕江的亲人。”榕江县政协副主席、“村超”全国赛总负责人石晶说,“全国各赛区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的资金物资像及时雨般助力榕江灾后重建。雪中送炭的温暖,比任何赛事奖杯都更沉甸甸、更珍贵,这让‘村超’从足球比赛变成了一场人心相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