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将继续看到万商云集的广交会,活力迸发的南沙,繁忙如织的国际港口和纷至沓来的全球资本……广州,正以更大魄力推进制度型开放,更优环境吸引全球企业,更强枢纽链接世界市场。下半程,广州的开放之门将开得更大、链接将织得更密,在全球经贸版图上,刻下更深的“广州印记”!
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今天我们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坚定地说:“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
东北森林带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差异大,森林带北部较常年偏差、中南部偏好;呼伦湖和扎龙湿地区域降水较常年偏多,水体面积较常年分别增大6.3%和13.5%。
四是集中组织培训见习。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组织新业态、新职业等专项培训。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发一批高质量的见习岗位。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提供简历撰写、企业参观、跟岗锻炼等活动,增强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二是突出重点群体。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业职工等群体不同特点,提供针对性技能培训服务。目前,已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强企、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接下来,人社部将抓好政策落实,同时根据形势需要,完善新的政策举措。
陈仙辉围绕企业技术痛点“把脉开方”。他以东莞为例,建议马鞍山借鉴其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引入高端研发机构实现产业转型的经验,同时关注人才短板问题,通过打造优质发展平台吸引高端人才,破解“专家与应用脱节”的难题。
不仅新,还要实。记者留意到,“常态化”是今年营商环境改革105项清单的关键词:常态化推行“拿地即动工”模式;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实现对涉企行政执法的常态化线上监督;实现常态化、立体化政企沟通……一次“首创”易,次次成事难,难在流程重构,难在跨域协同,更难在观念转变。
是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的共识——从2018年开始,广州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营商环境改革,近几年更是聚焦“营商环境如何服务好产业”这一命题持续攻坚。今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瞄准“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持续探索建立“产业出题、营商答卷”协同改革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