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服务群众更精准,切实减轻群众和企业诉累。第一批示范文本推行后,各地法院通过“线下实体化指引+线上数字化赋能”协同推广示范文本,指导各类诉讼群体做好填写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方便,通过应用示范文本精准表达诉求,高效解决纠纷。案例4中,听力残疾人林某应用要素式起诉状快速立案、高效调解,实现诉讼“无障碍”。案例5中,两家中小企业选择应用统一规范的示范文本解决买卖合同纠纷,不仅促推实质解纷,更修复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重建商业信任,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6中,法院依托示范文本进行“上门普法+立案指导”,助力批发市场众多商户有效提高依法解决纠纷能力,切实减轻诉累。案例7中,一位菲律宾籍女士选择应用示范文本在境内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有效破解中文书写困难、中国法律不熟悉带来的诉讼难题。
邢某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申请立案,因其自行准备的起诉状有很多内容缺失,诉讼服务人员指导邢某填写并提交要素式起诉状,二十分钟内即完成立案。次日,承办法官按照邢某起诉状中提供的地址前往王某及其母亲住处,获取王某联系方式。经王某同意,法官对其进行电子送达,并视频连线指导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下载答辩状示范文本,详细告知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对移动电源(充电宝)的使用需求激增。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国、消费国,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
本案系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案例。不少外籍当事人在境内诉讼选择应用示范文本,体现示范文本应用多元、覆盖广泛的优势。一是简化格式要求,减少语言障碍。要素式起诉状通过表格式和要素化方式,把诉讼“小作文”变“填空题”,让诉状撰写更加简单、直观。本案中,外籍当事人使用中文撰写诉状有难度,在诉讼服务人员指导下,根据示范文本提示完成文书填写、准备证据材料,有效降低诉讼文书制作难度。二是避免遗漏要点,提高诉讼效率。示范文本格式统一、要素齐全,当事人只需对照表格逐项勾选、填空,即可将纠纷可能涉及的关键事实全部囊括,避免外籍当事人因不熟悉中国法律影响其合法权益的实现。法官在立案时依托要素式起诉状迅速提取案件关键信息,减少因格式错误、内容缺失、表述不当等问题引发的退回补正问题,进一步提升立案效率,减轻外籍当事人的解纷成本。
“刚开始我在想,是不是儿子的卡被盗取了,就让儿子把存款信息发给我看。”孔女士给儿子发微信要存款截图。她发现截图显示45万元还在账户上。
此外,郑月认为,平台割据进一步加剧了生态恶化。她引用艺恩数据揭示:2024年各个平台综艺独播比例高达92%,头部综艺跨平台用户重合率不足15%。”
7月3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齐同生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