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长江文化总体性表达”?笔者认为,其至少包括两层意涵。其一,在中华文化母体中定位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既镌刻着独有的流域、区域和地理文化特征,又承载并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应突出“中国的长江、中国的文化”这一根本属性,强化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其二,将长江文化视为一个跨区域、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系统整合与创新表达。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本次活动还设计了丰富的文化体验环节。在栖霞古镇的趣味定向活动中,两岸学子通过诗词对接、民俗问答等团队任务,在古韵环境中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文化学者带来的《猫的趣味中国文化史》讲座,从新颖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引发学子们的浓厚兴趣。
科技体验馆以“高铁科技”为主题,以“点燃少年探索之火”为目标,将复杂的工程原理转化为生动的互动体验。展馆设置了“极创领跑”“极速之梦”“极效智造”“极致探秘”“极达未来”和“火车乐园”等展厅,涵盖高铁研发、制造和运行的多个环节。观众可以在这里模拟驾驶高速列车,参与列车设计、车体焊接、列车组装和试验验证等虚拟体验,通过问答闯关、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高铁如何实现“又快又稳又安全”。
北京9月29日电 (马帅莎 刘佳)北京时间9月29日11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
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也为科普事业注入蓬勃活力。应鼓励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设立专项科普基金、有序开放研发场所或生产车间,开发与自身技术相关的科普产品、体验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激励机制,将科普成果纳入绩效评价、职称评定体系,鼓励实验室定期向公众开放。此外,应积极培育科普类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及科学传播工作室,扶持其发展,鼓励其结合地域文化、民生需求开发特色科普项目。
一是减“存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减少入黄泥沙为重点,在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因地制宜建设淤地坝、旱作梯田,配套坡面植被措施,构建拦截入黄泥沙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其中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创新采用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坝、荒坡陡坬搞绿化的治理模式,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目前,我国已建成淤地坝5.8万座,拦截泥沙74亿吨,形成了“拦沙—造地—富民”模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沙粗沙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为世界水土保持提供了中国范例。
会上,有记者问,农村供水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在农村供水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