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开始前,代表们拜谒了立于昆明西山森林间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碑座刻着“赤子功勋”四个金色大字。1939年至1945年间,3200多名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侨机工自愿放弃优越平静的国外生活,分九批回到中国,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日战争运输工作,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他们中有1000余人献出了生命。
一幕幕精彩的演出引来台下戏迷们的阵阵叫好。85岁的蔡志雄已是第四年千里迢迢地从成都赶到昆山看戏。在一座城里就能看遍全国的优秀戏曲作品,“对戏迷来说就像过年一样”。今年,蔡志雄还邀了好友一同前来,“准备从9月7日看到20日,看完整个百戏盛典,回去后把精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戏迷朋友。”
在昆明,有一座三层小楼改建的滇缅公路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滇缅公路从旁穿越而过。由南侨机工陈昭藻之女、南侨机工学会会长陈达娅参与建立的这座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南侨机工后人以书画文艺方式维系情感、缅怀先辈的小天地。
菲律宾《商报》执行总编辑蔡友铭说,他作为南洋华裔倾听这些故事感同身受,他们一直在海外报道南侨机工故事,“华裔新生代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我们会一直宣传下去,让后代铭记。”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9月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十四五”期间,主要从“广覆盖、促协同、强赋能”三个方面,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进而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高能级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新格局”。“十四五”期间,工信部新布局了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3家,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遴选首批241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架起了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
据介绍,“风雅长安 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不仅是对古典诗词文化的深度阐释与创新表达,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该展以现代科技激活传统诗意,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传统文化、理解其内涵、弘扬其精神,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