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亚南多年跟踪研究我国职业本科发展进程。他告诉记者,我国职业本科发展速度喜人,目前已覆盖28个省区市,初步形成了“东西联动、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规模扩容,必然带来招生数量猛增,招生规模自2020年试点以来持续攀升,2024年招生近11万人,比2023年增长约21.9%,是2020年刚开始试点时的8.5倍。在校生已超过40万人。”
2025年前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7.2万标箱,较2024年同比增长75.3%。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976万标箱,同比增长17.1%。
“延安是一座抗战时期的灯塔。”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倡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广西重视待遇保障与职业发展,多部门联合保障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岗位待遇。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招收本科、专科(高职)定向医学生超1.2万名,平均为每个乡镇培育11名定向医生。广西已有4400名定向医学生经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回到基层,定向医学生总体履约率高达97.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力填补了基层医疗人才缺口。
“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技能值钱了。”林克松分析,随着产业升级,企业要的不再是普通技工,而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工程师。“职业本科培养的正是这种关键人才,成了支撑‘中国智造’的‘关键人才池’,分量自然越来越重!”
从行业分布看,农业、旅游、服务、信息技术、能源和制造业均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其中农业领域尤为突出,3个以农业为重点的项目吸引资金逾200亿尼泊尔卢比(约合 1.43亿美元)。(完)
师资队伍“繁星引领”。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形成了立体化教师典型群像。“多元融合、深度探究”的改革者侯宇教授深耕教法创新;学科团队带头人夏绪辉教授带领青年学者突破先进高强钢制造成型“卡脖子”技术;还有一大批教师传承“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坚守,共同构筑起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精神坐标。学院拥有外籍院士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各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50余人。主持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2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王亚南还格外强调精准定位与过程监控的重要性。他建议,职业本科应注重专业层次衔接,明确专科与本科差异化定位——专科侧重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熟练应用,本科聚焦复杂系统集成与技术改进,如智能制造领域,专科培养设备运维员,本科培养生产线优化工程师,避免同质化。同时,构建质量监测体系,运用大数据跟踪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重点监测毕业生技术攻关能力与岗位适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