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赵占魁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生产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劳动英雄。作为赵占魁的外孙女,孙艳今天也在阅兵现场观礼。“这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像爷爷这样的老一辈建设者。”孙艳激动地告诉记者。
伟大胜利彰显和平发展的时代价值。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对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经战火洗礼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更加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常常跑步经过这里,总要停下来读读雕塑上的故事。”一位正在晨练的市民缓下脚步说,“读着这些文字,我总觉得英雄的精神始终照耀着这条熟悉的大街。”冠以英雄之名的佟麟阁路,也成为城市中一处无声的精神坐标。当地的市民、前来缅怀的中小学生、远道而来的游客……行至此处,总会驻足凝望,默读烽火岁月的壮烈。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踏入此地,而此时的黄河岸旁不再是漫天黄沙,取而代之的是茵茵绿草与连片植被,曾经的“阎王鼻子”,已然蝶变为守护黄河的生态屏障。
在此次展览中,东北烈士纪念馆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多种方法,打造了具有沉浸感的历史文化展厅。在“哈尔滨光复”区域,使用空间借景的艺术形式重现历史,以历史上的哈尔滨火车站标志性建筑为原型,打造浮雕凸起造型,还原建筑轮廓与细节,唤起历史记忆。同时,展厅运用空气成像技术展示了“赵尚志使用的手枪”“许亨植使用的匣枪”“许亨植使用的马鞍子”“抗联三军的药瓶”“抗联八军的望远镜”“缝纫机头”等8件文物,通过光场重构原理实现文物影像在空气中悬浮呈现,深受少年儿童观众喜爱。
展览分星火初燃、全民族抗战、敌后抗战、赤心可鉴、缅怀先烈五部分,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地质调查、与矿业发展相关的地质资料及史料,回顾了地质先辈不屈抗争、科学救国的光辉历程。其中突出展示了在全民族抗战阶段,地质工作者为保障西迁工业和战时经济资源供应,加强资源开发、勘测交通要道;为保障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根据地创建,开展煤炭、油气、盐矿等重要资源勘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刘世钺所在的129师正是百团大战的主力部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刘世钺前往延安,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派至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太原战役打响时,刘世钺以军医的身份再次奔赴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