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书展放大票根经济,将阅读融入城市的多元生活,以文化赋能消费。首次发放惠民阅读券每天都被一抢而空,核销率近100%。书展现场基于图书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爆,买书送古埃及文明大展门票、凭书展票根兑换上海书展乌镇阅读分会场景区门票等活动,让读者在享受购书乐趣的同时也得到满满的情绪价值。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的制度不少,可以说基本形成,但不要让它们形同虚设,成为“稻草人”。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各项铁规发力生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让遵规守纪蔚然成风。
东北亚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东北亚区域其他五国的9个重要商协会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协办的国家级展会,是由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个。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
来自浙江金华的学生朱懿涵,今年高考成绩600分,本可以选择更“有名”的大学。但经过反复斟酌,他最终“情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他说:“学校最‘香’的,就是就业率高。我报考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率高达98%!”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
片面强调摩擦和冲突,突出地缘政治竞争的南海旧叙事,既不透明,也不客观。这种叙事偏离了域内国家普通民众对南海问题的基本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