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的发现,不只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更源于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近年来,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大力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施退化林修复等举措,同时严禁商业砍伐,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
24岁那年,她卷着铺盖回了饶河,没再碰美容,瞅准县城没大烧烤店,东拼西凑搞创业。“我家就这点好,父母不扫兴,不管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无条件支持。”
但热潮之下,“票根经济”也暗藏“昙花一现”的隐忧。专家提醒,若仅停留在“折扣兑换”“免费入园”等浅层激励,这种模式很可能随活动热度消退而降温,“流量”难成“留量”。
2025年广西国际林产品及木制品展新闻吹风会当天在南宁市举行,李巧玉在会上介绍,本届林木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主办,将于11月22日—24日在南宁举办,展会以“数智赋能”为主题,深度聚焦林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趋势,系统整合林业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数字监管平台及智能装备制造等前沿技术资源,构建起覆盖林业种植、采集、生产加工、终端应用全产业链的智慧林业解决方案。
桥南、桥北保存着4尊宋代的护桥石将军,6座石塔,以及众多的石碑和摩崖石刻,还有保存至今的历代修桥碑记,它们都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凭借着精湛的营建技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超群的艺术价值,洛阳桥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五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重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煤电、新能源全面入市,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能源法颁布实施,能源宏观调控和行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出台促进能源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绝大多数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有的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到了20%,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北京商报记者跟随“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采访团走进白塔寺、钟楼、先农坛。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一系列以文化地标建筑IP为核心的文创产品正悄然“出圈”——白塔寺妙应白塔玩偶、钟楼的钟鸣福至立体冰箱贴、先农坛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古老文化建筑正通过创意设计焕发青春活力。这些新业态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并以更轻盈、更时尚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北京文化的新故事。
一是凝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共识。这几年我国持续擦亮“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金色名片,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共同制定更有雄心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加强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的交流协作,提升绿色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围绕绿色转型、创新合作这些主题,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科威特、阿联酋、丹麦、芬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签署了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今年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上,中外企业共签约了25个能源项目,签约金额约400亿元,这些充分展现了绿色能源合作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