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党委书记薛晋文作总结发言时表示,将带领主创人员综合分析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这一作品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一堂思政大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挥出更大的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美育价值。”
宴会上,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苏皖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的长女刘延淮,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之女邓小燕,著名外交家伍修权之孙伍子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赛福鼎之孙赛扶麟,新四军后人、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等对嘉兰惠表示了欢迎。
在创作过程中,聂耳始终坚持艺术与现实相结合。为写好《码头工人歌》,他亲赴上海码头体验工人劳动;为谱出《卖报歌》,他与卖报女孩深入交谈,捕捉真实生活脉搏。
聂耳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间音乐如滇剧、花灯等有机融合,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至今,《毕业歌》《前进歌》《卖报歌》等作品仍被广泛传唱。
此外,郑栗发现,即使搜罗社交媒体上的攻略,参与多场直播活动,但计算购物单价后,促销价格和日常价其实相差不多。现在,她已经不再做购物攻略,也很少参与大促活动。
《吕梁山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与《黄河大合唱》《吕梁英雄传》等同为晋绥抗战文艺的杰出代表。该作品分为《吕梁礼赞》《吕梁牧歌》《吕梁山下》《老百姓总动员》《吕梁情歌》《吕梁山的呼声》和《保卫吕梁山》等7个乐章,赞颂了吕梁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当地人民淳朴善良的民风,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不畏强权、奋起抵抗的坚强意志,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李岩竹对历史的尊重让嘉兰惠感到欣喜。她说:“如果我们的年轻人不了解战争历史,历史就有可能重演。随着二战亲历者越来越少,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坚守这些共同价值就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我们必须让年轻人明白,追求正义是每一代人肩负的使命,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飞虎队的故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必须代代相传。因为我们离过去越远,我们需要记住的就越多,我们记住它就变得越重要。”
宁德一中八年级学生缪濡骏称,剧中所演绎的亲情、战友情让他印象深刻,同时战士们坚守岗位的精神让他深深体会到戍边战士的艰苦,“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珍惜亲情,努力学习、刻苦奋斗,长大后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