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门,夜晚热闹的不只是北湖夜市,还有产业园里的服装电商直播间。在这8个房间里,同时开启了网上直播,平均每天都能售出6000多件服装。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2024年达到6.16万亿美元,比“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底,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这些成绩是在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取得的,不仅殊为不易,更有善作善成的秘诀。
7月28日至30日,由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共同主办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议期间,包括法国在内,多个国家表达在9月第80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期间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意愿。
人是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是深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之中的实践主体,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于人”的本质是通过提升人的知识、技能、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增值的“人力资本”,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投资于人”所获得的劳动者个体素质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本价值增值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财富增值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7%,技能劳动者的供给仍小于需求,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仅可填补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更能促进高质量就业,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可以说,“投资于人”,投的是当下,赢的是未来。
从主要国家来看,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印度制造业PMI在59%以上。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上升,指数在51%以上;菲律宾、缅甸和越南制造业PMI在50%以上;新加坡制造业PMI位于50%;马来西亚制造业PMI在50%以下。日本和韩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在50%以下。
进入为老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在看电视、下棋、看书、理发等。67岁的许孝碧正与朋友下跳棋,社区养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模式与氛围让他感到舒适安心。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原价1000多元的商品,打完折再叠加积分兑换等优惠,实际只花500多元。”趁着商场促销活动,张女士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买了几套衣服和两双鞋,“马上换季了,需要添些穿的。在这边能‘一站买齐’,还可以逛逛街、散散心,所以经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