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用药物换取短暂的“优势”,最终可能输掉健康的未来。深层次破局,离不开重塑教育评价观,减少对成绩的过度焦虑。让考场回归检验实力的公平舞台,才能避免沦为药品滥用的试验场。
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贴息对象则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向他们发放的银行贷款,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贴息比例也是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从核心技术突破看,中国在5G、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半年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448.6万个,5G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2%。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算力市场,智能算力规模是通用算力的12倍,AI算力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35%,为全球数字技术迭代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台湾爷爷常说,那时候的国家,山河破碎。”阿福还记得,2022年,自己第一次回到爷爷时常念叨的宜兴老家时,“飞机降落,看到这片祖辈生活的土地,眼泪就止不住了”。
“以前那些遇到村里事往后缩的年轻人,现在一个个比着往前冲,就像赛龙舟一样!”庞朝汉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佛山有句老话,‘宁可煲烂,不可扒慢’,意思是‘就算撞烂,也不减速’,现在成年轻人的比赛口号了!”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