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上海·融在华阳”互嵌式社区实践项目正式成立。项目由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基金会与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社区中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社区生活,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华阳辖区单位上海财瑞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财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联通西区分公司、上海松韩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注入首笔启动资金。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实现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更是达28.1倍。随着“上海之夏”相关国际化服务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上海有望迎来入境游的新高峰。
可以看出,上海的促消费活动是长期性的、全方位的,既贯穿了整个年度,紧紧抓住了各个季度和重要节庆的消费特点,也把国内、国际消费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精准发力。这一模式,有望成为上海促消费的新名片。
据悉,此次夏令营设置三大核心模块。“趣味中文课堂”:采用“听说读写+文化体验”组合教学模式,从拼音儿歌到汉字书法,从课堂对话到户外实践,让学员在“探索式学习”中夯实语言基础;“沉浸式文化之旅”:在滇池畔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在翠湖湖畔探究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体验滇派内画的独特魅力;“中英伙伴计划”:每名英国学员与中国同学结对,共同参与包饺子、写书法、练八段锦等活动,在昆明老街、篆新农贸市场等地,构建“沉浸式”跨文化社交场景。(完)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对上海来说,国际化程度高、各类全球化要素聚集,以及消费场景多、创新力强、对消费潮流的敏锐把握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有利条件。“上海之夏”相关活动的安排,也可以说就是充分发挥上海促消费比较优势的一个缩影。
媒体沙龙上,伊犁州融媒体中心、霍城县融媒体中心等代表聚焦如何有效策划选题、提升制作水平、精准传播区域特色文化,对外讲好本地人文故事等议题分享了经验。
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3日在北京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引导行业提升合规意识和服务水平。
7月4日,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草房子景区文学馆举行,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罗杰·米罗以及波兰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等从各自的创作经历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儿童文学与艺术创作中本土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作品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