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复合节目《再逛新城》创新采用父女问答对唱形式,以拉萨等地城市新貌为窗口,具象化呈现全国对口援藏战略实施以来的辉煌成就,展现对口支援从“输血”到“造血”的历史性跨越。节目嘉宾与铁路建设者、从业者代表共同搭乘高原复兴号列车,在列车上吟唱《天路》,“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蕴于曲中,令人动容。慰问小分队还探访高原戍边模范营,全军海拔最高执勤点5592观察哨,慰问戍边军人,共同见证一场特别的升国旗仪式。(完)
从日喀则的旅游宣传岗,到那曲的驻村第一书记,再到西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从语言不通的“外来客”到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基层干部……赵岩,一名90后蒙古族青年,用十年的青春光阴和跨越4000公里的迁徙,诠释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实施课程重构,凸显“技术学科”的独特逻辑。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亟须突破传统学科框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四维目标定位,以“技术知识”为核心,打破“本科压缩饼干式”“专科延长线式”或“本专科混合式”模式,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课程—学科课程群—综合项目”递进模块化课程结构逻辑体系。采用项目式、个性化、分层式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实施策略,强化技术知识的应用场景与结构化。超越碎片化技能训练,系统梳理特定技术领域核心原理、工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流程等知识要素,形成支撑复杂技术问题解决的知识图谱。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构,增强逻辑关联,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摒弃“先理论后实践”的惯性和线性思维,创设具有鲜明产业特征的融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技术难题中自然习得必需的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紧跟技术前沿动态化升级课程体系,将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标准变更、前沿趋势动态融入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内容快速更新迭代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与技术更新同频共振,确保毕业生技术能力的前沿性与适用性。这种基于“技术学科”逻辑的课程体系,是职教本科高层次、不可替代性的根本保证。
在对朱仙镇的实地走访中,东南大学“汴上挑大梁”社会实践队和中央财经大学“年画筑梦”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听到最多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木版年画现状的忧虑。
当同一段历史在纪实与虚构的双镜中显影,我们得以窥见艺术表现历史的多种可能。如果说《里斯本丸沉没》用相对小众的纪录片让历史沉船浮出水面,那么《东极岛》的意义在于以更为大众的故事片形式扩大了历史的传播半径。两种影像互为补充,共同编织着集体记忆的经纬。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多样性、多元化是世运会的最大魅力。龙舟竞渡、以武会友,中华传统体育在世运绽放光彩;腰旗橄榄球、飞盘等潮流项目热度不减,荷球、桑搏等小众运动走入大众视野……发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4个“宝藏项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