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对新疆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定位则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我刚刚入职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我们学院这届毕业的10个博士生中,有四五个选择到西部就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博士毕业生马铭告诉调研组,“论文,到底该怎样‘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这个精准服务西部发展的国家级实验室,我找到了答案。”
许昆林指出,江苏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面临的困难挑战严峻复杂,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进一步增强做好促消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从需求、供给、收入、预期等各环节各方面协同发力,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态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如今,地利优势被重新定义。正在调试的岳阳港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码头,坐落在长江黄金水道与北煤南运大动脉浩吉铁路交会点上,西北的煤炭由此可运抵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周边企业,运费降低不少,运输时间也大为缩短。通道畅,项目旺。随着电力储能、粮油仓储物流项目在华容落地,能源消费、现代物流等产业正成为当地新的增长点。
“新”与“旧”融起来,盘活“闲资源”,打造“活资产”。山东曲阜梨园村,曾经路难走、房破旧,是典型的“空心村”。要发展就要有巧思,老宅子不能被闲置。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村内40余处老旧房屋和闲置宅基地得到系统性改造。老屋焕新生,文创工坊里的匠人们专注雕刻,农家书屋内孩子轻声阅读,乡村咖啡馆飘来阵阵醇香,乡亲们吃上“文旅饭”。还有不少地区通过活化利用、生态修复,让“工业锈带”变“文旅秀带”、废弃矿坑“长出”文旅乐园。重估资源价值,转变思路、创新场景,让沉睡的要素资源流动起来,有利于创造市场新机遇。
“你知道吗?过去‘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如今‘站’起了成片的小树林!”见到藏族姑娘斯曲拉姆时,她正在一株株绿意葱茏的高山柳、樟子松间穿梭,忙着拍摄视频《那曲的树》。
生态保护惠及民生。“2021至2024年,我们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36.8亿元,226.22万名农牧民享受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累计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1.47亿元,10.3万名群众专兼职从事公益林管护工作;全区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余个。”王君正说。
红色资源的活化,要让历史从“抽象符号”变为“可感实体”。芷江的抗战遗迹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而是能触摸、能聆听、能呼吸的历史现场。当多国媒体记者踏上受降堂前的青石板路,指尖划过斑驳的砖墙,耳畔传来当地老人讲述“一纸降书落芷江”的鲜活细节时,宏大的历史叙事便转化为具象的生命体验。这种场景化活化的关键,在于保留历史现场的真实性,通过精心修复遗迹、还原战时场景,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成为可触摸的精神载体。它为国际受众搭建了直观的共情入口,让人们在山川依旧中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从“历史旁观者”转变为“精神见证者”,为跨文化共鸣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