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铺内,傩师佩戴面具,呈现傩戏、傩舞,为远行车队祈福太平;界亭驿里,“界亭茶工”示范《炒青三诀》,游人体验揉捻新叶,细品茶酒双绝;马底驿中,石磨轻转豆香漫溢,“豆腐西施”指导游客推石磨、点卤水;辰阳驿码头边,鼓声三响,老船工领唱沅水号子……体验活动集驿道军事、茶文化传承、非遗美食于一体,带领游客“行古道·品茶韵·承文脉”,打造沉浸式文旅样本。
从AI优化物流、管理海外仓,到知识产权注册与保护,再到告别“白牌”模式,不少企业在服贸会现场寻求“软实力”支持,突破“价格竞争”与“流量依赖”。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迎进来,深居中国内陆的云南,从来都有拥抱世界的多元土壤,云南与美国的农业交流更是由来已久。二十余年前,原产于北美的蓝莓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今天,云南已是中国蓝莓的核心产区。2024年末,云南蓝莓栽培面积达24.9万亩,产量17.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
荷兰一网总裁兼总编辑黄锦鸿尤为关注东北黑土地上的变化。“荷兰农业同样是智慧农业,我在中国东北的农场也看到了AI正重塑黑土地农业生态。”黄锦鸿认为,卫星遥感、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改变了传统耕种方式,如今农民种地更多的是靠智慧。
丁红山还记得:“刚种棉花时,家里种30到40亩地,七八个人天天忙。现在不仅棉花品质越来越好,100多亩地的采收只要十来个小时就能完成。”如今,丁红山的棉田每年亩产约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山东大学副校长、青岛校区校长王美琴表示,本次研讨班不仅是知识共享的平台,更是理念交融与行动协同的桥梁,充分彰显了跨文化、跨地域合作的积极成效。她希望学员们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携手前行。
青岛9月13日电(王禹 那红)2025年生态环境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国际研讨班12日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结业。来自斐济、马尔代夫、南非、瑙鲁等14个国家的27名学员,通过此次研讨班进一步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与海洋环境保护能力水平。
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针对重点地区、主要企业、关键领域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预警研判。定期召开运行分析会、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帮助企业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