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将持续至9月21日,包括一场开幕式和“乡城猫局”聘任发布会、田园“疯”装秀、全民“疯”玩季、乡城农特产品展、“猫”在乡城短视频大赛、“疯装+白色灌礼”民俗文化体验活动、“魅力香巴拉”非遗市集等七大特色活动,为天南海北的游客呈现一幅充满民族风情与田园诗意的香巴拉画卷。
第一次参与本次大赛的选手常佳欣来自银川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她讲解的主题是“从大禹治水到数字孪生——黄河治理的古今智慧碰撞”。问及此次参与大赛的初衷,她说:“我想通过讲解告诉大家,我们是如何通过调水调沙治理黄河问题,同时让大家更多关注黄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后天,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广西西南部、海南岛、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秋天的黄海岸边,阳光斜照,海风猎猎。在盐城58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风车迎风转动,犹如巨人的手臂,在海天之间划出优美的弧线;连绵的光伏板在滩涂上铺展,宛如一片片“蓝色海面”,与奔腾的麋鹿、迁飞的候鸟共同构成生态与能源交织的壮阔图景。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正以“风光”为笔,以“零碳”为墨,书写着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新篇。
“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2条途经黄河三角洲,因此这片湿地在国际候鸟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表示,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黄河口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0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开展关键物种研究、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保护区正逐步完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为实现全域精准高效监管奠定基础。
“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S产业化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35万吨。”于法珍向记者揭开项目的“减碳密码”——通过“碳捕集—管道输送—地下封存—驱油增产”全链条技术,将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在地下,又利用二氧化碳驱油特性,激活低效油藏潜力。项目投运前,该区块原油日产量仅220吨,如今已提升至460吨,实现“固碳又增油”的双赢。
图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局局长袁野介绍,G331沿边旅游大通道已全线贯通,助推本届文化旅游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期望中外游客领略到“图们江畔第一城”的独特魅力。
针对耕地,江西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4004.59万亩耕地保有量、3545.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任务带位置下达,耕地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生态保护红线稳定在4.12万平方公里,累计修复废弃矿山8548座、面积46.5万亩,建成绿色矿山262座,占在产矿山总数的45.8%,总量及占比均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