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宣传阵地,《新疆日报》在1938年至1942年间,以笔为剑、以纸为旗,成为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新疆各族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为宣传抗日救国、建设新疆、巩固后方支援前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新疆各族人民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增强。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从《威尼斯宪章》对物质特征的保护,到《奈良真实性文件》将标准扩展至无形维度,再到《关于遗产真实性的内罗毕文件》强调活态传承,遗产保护理念始终与技术发展同步进化。”杜晓帆指出,“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
笔者搭乘北京市地铁五号线,一路来到张自忠路站。站台里,矗立着一座张自忠胸像:张自忠将军一身戎装,神情坚毅,下方刻着他的生卒年份:1891年至1940年。张自忠,曾先后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牺牲的军衔最高将领。周恩来曾评价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坚定而有力的话语,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据了解,从天然纤维的重复利用到化学纤维的再生纺织,再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技术,行业生态设计前端化、清洁生产普及化、末端回收高值化都落到了实处。从企业内部循环到园区循环,再到实现更大范围的系统优化,产业循环更加集约。
这份“昂首挺胸”的底气,展现在海外侨胞主动讲述中国故事的自信里,体现在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与认可中,更承载着他们对世界和平的深切期盼。作为亲历过不同文化交融的群体,侨胞们比谁都清楚,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更需要强大的力量去守护。而中国的强大,正是这份守护力量的重要支撑——从过去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到如今积极参与全球和平事务,祖国的每一步成长,都在为世界和平增添底气。九三阅兵将这份底气具象化,不仅让侨胞的骄傲有了更坚实的依托,更让世界清晰看见,中国越强,越有能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这正是侨胞们心中与“昂首挺胸”同样重要的期盼。